开往故乡的列车----离家还是回家?
---2010年农历年前旧作
此时是早晨7:45分,我被列车的播音吵醒,躺在铺上无所事事,所以拿出电脑来记下回家的心情。
刚才去洗漱,无意间揽镜自照,竟然发现满头白发根根,数也数不清,远不是我一直以为的几根或几十根,而是白了相当比例,就着镜子拔了一根下来,细细端详,一时间无限伤感。我想,男人发现白发的伤感与女人发现皱纹的惆怅应该如出一辙吧。突然想,再过几年,我要是满头银丝,回家之后妈妈还能认得出我来吗?
生活在城市的我们,据说享受着美好的生活,却常常面容憔悴、精神萎靡,一个个未老先衰的样子,工作的紧张生活的压力让我们一年到头很疲惫。过年了,回家,希望从父母的笑容中,从伴着我们长大的故乡的一草一木中找到丝丝抚慰。回家,是对记忆的朝圣,是对成长的凭吊,是游子对根的追寻。
昨天打点好行囊乘公车穿过这个城市的时候,看着窗外一晃而过的熟悉的一楼一木,突然有个念头,我这是回家还是离家?在长沙已经11年了,加上高中在县城度过的三年,我离开父母已经有十四年了,这就是说,我生命中几乎一半的时光是在他乡度过的(到今年已经在长沙待满17个年头,平生超过一半的时光是离开父母的),闭上眼睛想到的故乡大多还是十多年前的景象,故乡与我渐渐陌生,而这个我上学工作的城市却越来越融入我的血液。
每年回家和归来的时刻,这种何处是我家的纠结最为强烈,尤其过完年,乘火车凌晨抵达长沙,当跨出火车站的那一刻,深深吸一口这个城市湿润润的空气,一种回家的温馨扑面而来。坐在的士内,我会很急切地打量车窗外熟悉的一切,空旷的街道,湿漉漉的地面,闪烁的霓虹,偶尔的行人,这些多么熟悉啊!11年来,我与这样的景象朝夕相伴,这些与我的生活已经难舍难分。
相对于遥远的故乡那凌晨时分的鸡鸣狗叫,清晨田野上的牛耕羊跑,午后时分吆喝着卖瓜换梨的小商小贩,傍晚时分的袅袅炊烟,这座高楼林立的城市我更熟悉。
故乡随着我向前的脚步,已经渐行渐远,留驻心头的唯有多年前这田园牧歌式的画卷,虽然这些都是记忆深处最温馨的,可是现实的生活和久久的别离让我对她渐渐忘却,故乡这个家越来越变成仅仅对父母兄弟的牵挂和怀乡念土的魂牵梦绕,越来越变成一个概念。
因此上,回家过年,实际上一来一去回了两个家,一个是亲缘和记忆中的,一个是现实和奋斗中的,这两个家一个都缺不得,少了哪一个,我的生活都不完整。
所以,如我一样奔波在故乡和谋生的城市之间的游子们,也无需伤感地追问此地何地,今夕何夕,我们奋斗并且快乐着的过程就是生活,生活的地方就是家。
离开的,未必就是陌生的,归来的,未必就是熟悉的!
再过二十几个小时,当我突然出现在母亲身后喊一声“妈”的时候,故乡的温馨回家的快乐肯定会像母亲笑脸上的皱纹一样多的让我数也数不清!
2010年2月7日过洛阳时笔
附记(2010年2月7日):
写完这篇文章,突然听到旁边一个两鬓斑白约60岁的男子拿着电话说:“妈,我是××啊,我马上就到西安了,今天下午就会到家,您放心………”我愣愣地看着他,突然想起一句话:只要妈妈还在,年龄再大你也是个孩子!有妈的地方就有家。
又附记(2016年2月5日):
这篇文章是我单身的时候一个人回老家过年的路上写的。现在想来,在异乡打拼的单身男女确实不容易,年关将近的时候内心的思乡之情难以言表,“回家,到父母身边去”既是强烈的愿望,也是唯一的选择。在工作的城市成家了以后,那种漂泊感才会少一些。这两天微信里到处传的文章是回家了如何对付长舌甚至毒舌的七大姑八大姨各种刁难的问话,尤其混的差的男人和大龄剩女,回家不好面对。都体恤一点吧,别逼得他们有家不能回。
杨昇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转发
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公众号来源
其他媒体刊发本公众号文章请联系本人微信:yangsheng821
更多原创美文,请点击关注微信公众号:“绿时采”(lvshicai8),总有一篇触动您!好文请与朋友们共赏。
本公众号每周发布 2 篇杨昇的原创美文,长按下图二维码可关注。
本文作者介绍:
杨昇,大学老师,文学爱好者,互联网追随者,创业实践者,坚持用朴实的文字记录这个时代普通人的情感,有10多年短文写作历程,其文字多年来陪伴很多人走过了人生的某些阶段,总有一篇文章能在你的内心引起共鸣。